兵种选择的核心逻辑需围绕兵种克制关系(步兵克骑兵、骑兵克弓兵、弓兵克步兵)与武将技能适配性展开。步兵凭借高防御与生存能力成为野战主流选择,尤其在混战中能有效吸收伤害;骑兵依赖机动性擅长突袭与快速支援;弓兵则需后期科技支撑,爆发输出但生存较弱。兵种强度受武将天赋、科技等级及战场环境多重影响,需根据实际战况动态调整。

野战兵种需优先匹配武将特性,例如步兵武将孙武、理查一世的天赋技能可大幅提升步兵坦度与反击能力,而骑兵武将源义经、曹操则强化骑兵移速与技能伤害。弓兵武将李成桂的AOE技能需搭配高等级弓兵科技才能发挥最大效果。需注意副将天赋不生效,因此主将必须选择与兵种完全契合的武将。科技研究顺序建议优先军事类,T4兵种为野战分水岭,经济科技可通过探索村庄补充。

步兵医疗成本较低且重伤率可控,适合持久战;骑兵训练速度快但防御较弱,需避免陷入步兵包围;弓兵对资源与科技要求苛刻,成型前性价比偏低。联盟领地作战时,可借助兵贵神速寸土必争等科技增益提升对应兵种属性。城墙与防御建筑等级也会影响兵种表现,例如高等级箭塔对弓兵有额外压制。

后期野战需注重兵种协同与夹击战术。纯兵种编队易被针对性克制,建议采用2-3队步兵配合1队骑兵或弓兵的混合编制。夹击状态下每增加一支部队可提升伤害加成,需利用步兵吸引仇恨后由骑兵或弓兵侧翼输出。撤退时骑兵凭借移速优势存活率更高,而步兵撤退需提前计算敌方控制技能范围。
当前版本中,六代步兵如关羽、亚历山大在觉醒后具备攻防一体特性,而骑兵阿提拉+武田组合在集结与野战中均有突出表现。弓兵需等待七代武将诸葛亮等专属技能支撑才能进入主流。定期关注平衡性更新与武将技能调整,避免资源投入过时兵种体系。
